近年来,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紧紧围绕创建省级社会治理示范县的目标,着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努力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、服务群众高效化、社会稳定常态化,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、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新路子。
一、坚持党建引领,遍地开花提升自治水平
(一)探索实施城市社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程。为推进城市社区精细化管理,夏津县探索实施了城市社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程,围绕一二三四五(围绕一个核心、强化两个组织、实现三化服务、建设四支队伍、推行五大行动)总体思路,建设有组织管事、有人干事、有钱办事、有章理事的管理体系。围绕党组织建设这个核心,在城区设置了18个城市社区党委(党总支),65个网格党支部,以小区(家属院)为单位,设置了190个楼院党小组,建立完善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(党总支)网格(小区)党组织楼院党小组四级党组织体系。强化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建设,全面提升物业公司服务水平,发挥居民委员会作用,提高群众满意度。
(二)探索建立党支部+小巷议事会+小巷管家社会网格微治理模式。夏津县郑保屯镇创新建立党支部+小巷议事会+小巷管家社会网格微治理模式,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,实现纠纷不出街巷、矛盾不出村庄、困难不出乡镇,走出来一条可复制推广的党建引领乡村善治之路。一是多元参与,共商共管。二是建立五个一微治理工作机制。三是完善信息上报解决反馈机制。四是规范运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。
小巷议事会群众家中处理问题
(三)创新一五三乡村治理体系。夏津县渡口驿乡积极探索一五三乡村治理体系。一即一个村规民约,解决谁来管的问题。渡口驿乡党委组织指导各村重新修订村规民约,坚持问题导向反对天价彩礼,提倡喜事新办;明确红白事的操办天数、酒席规模、烟酒档次,防止攀比,杜绝铺张浪费。五即建设村民代表会、乡贤参事会、红白理事会、道德评议会、综治调委会五个群众组织,让群众参与决策和治理的全过程,于源头预防纠纷,就地化解矛盾,在基层解决问题。三即三务公开,严格落实村级三务公开制度,加大对村级党务、村务、财务的审批力度和监督力度,切实保障群众知情权、参与权、决策权和监督权。
(四)从乡村治理入手,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有效融合。夏津县生态旅游区前屯村不断提高村庄自治能力和村两委服务水平,努力破解乡村治理难题。一是创新村民自治组织形式,有效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。二是创新社会组织形式,将公共服务精神融入群众自觉中。三是建设乡村文化研究基地,实施村庄铸魂行动。四是走好网上群众路线,探索乡村治理现代化模式。
夏津县生态旅游区前屯村四椹组织成立
二、倡树孝善文化,在潜移默化中培育良好村风民风
夏津县双庙镇积极探索创新以孝善文化提升乡村治理软实力,倡导人人争做时代孝子良好风气,不断增强孝善文化的感染力,让孝善文化精髓彰显于每一个工作环节,书写了以孝善文化作为支点进行基层治理的新篇章。
一是设立孝善基金,聚集基层德治正能量。双庙镇村村设立孝善基金,基金由党员干部、在外优秀人才、爱心人士、爱心企业慈善捐赠,每年举办孝善活动,邀请老人欢聚一堂,设置儿女为老人洗脸、梳头、敬茶环节,带领老人们在医护人员陪同下到旅游景点、全民健身中心、一带三园等现场感受夏津县的巨大变化。
二是开展孝善评选,突岀先进典型示范引领。双庙镇积极引导群众革除陋习,培树文明乡风民风,在村级设立孝善红黑榜,晒岀老人子女在物质生活、精神慰藉上对老人的赡养情祝。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夏津好人之星好媳妇、好儿女、好公婆、好妯娌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,用正能量占据农村思想文化阵地,用身边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先进典型,弘扬真善美,引领新风尚。
三是孝善文化引导村民自治,扩展民事民议新思路。双庙镇把孝善责任纳入村规民约,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、村民议事会、村级调解组织等作用,通过群众议定、集体奖惩、道德约束,把孝善行动落实到家庭。在村民自治组织的带领下,实现群众自我教育、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。积极发挥村级红白理事会主观能动性,上门入户开展劝导工作,制定符合各村实际的红白事办理标准,大力倡导喜事新办、丧事简办,拒绝天价彩礼,破除封建陋习。
四是开展志愿服务,上学下帮靠前解民忧。双庙镇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,本着标本兼治和打调并处的原则, 按照一观摩二评议三检视四整改的工作思路,推动领导干部工作下移、力量下沉、保障下倾,在一线访民情、解难题、办实事。双庙镇班子成员、青年党员先锋队每两周组织一次志愿服务活动,内容涉及政策宣讲、现场说理、走访调查,及时梳理农村社会存在的矛盾问题。截至目前,已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近40次,协调解决问题30余例。
三、推进关口前移,把网格化服务覆盖到地头炕头
近年来,夏津县网格化管理工作以网格化管理+社会化服务为主攻方向,突出社会管理、民生服务两大功能,按照界定清晰、规模适度、无缝衔接、相对稳定原则,强化基层治理,延伸服务触角,使网格化系统平台成为群众反映诉求的主渠道、解决民生问题的主战场、提供便民服务的主窗口。自2017年以来,平台已累计办理各类事件43398件,办结42558件,办结率为98.06%。
一是县级统筹抓总。成立推进网格化服务创新社会治理领导小组,由夏津县县委书记任组长、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,县委政法委全面统筹推进。组建县委直属正科级单位县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,统一开发全县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,高标准打造一网六平台,一网即夏津县社会服务网,六平台即基础数据平台事件管理平台百姓点单平台乡呼县应平台12345热线平台和数据研判平台。配套开发了夏津掌上网格APP,推出百姓点单,部门服务,将72个部门的服务职能搬进网格平台,群众通过手机APP线上点单,部门开展线下服务、24小时内精准解答。自运行以来,共收到百姓点单4384条,办结4350条,按期回复率99.22%,实现了百姓有事一点通,部门服务零距离。
二是乡镇衔接周转。夏津县15个乡镇(街道、开发区、生态旅游区)设立副科级架构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,由兼任政法委员的副书记负责,506个村(社区)全部设立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室,落实办公场所,配齐工作人员。结合每月党员活动日,由网格长召集群众代表、驻区单位、各类组织,商量解决网格内的重要问题,确保小事不出网、大事不出乡、难事不出县。
三是网格兜底覆盖。夏津县城区按照300-500户划分一个网格,农村按照每个行政自然村划分一个网格,企业、学校、医院、商场、集贸市场等人口密集的场所、治安重点的地区独立划分网格,全县共计划分了698个网格,选配多员合一专职网格员506名,兼职网格员25606名。实施1+1+3N网格组团化运行模式,即一名网格长、一名专职网格员、N名专业网格员、N名志愿网格员,N名网格社会监督员,在每个网格内开展组团式巡查、代办、服务等,组团管理实现全域覆盖、多员共治。
四是奖惩倒逼责任。夏津县网格层面,每年从县财政列支300万元用于网格员的薪酬,50万元用于网格员奖励。专职网格员实行底薪加奖励,(每人每年发四套服装、配置专用手机、购买话费流量,网格员每上报一条有效信息奖励2元,评选优秀事件每条502000元不等奖励),形成干多干少不一样、干好干坏不一样的工作导向。部门层面,推出诉求评价体系,在系统内将办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分别设置五颗星,由诉求群众进行评价,系统自动统计。单位部门当考生,群众当评委,单位部门服务的好与坏,让数据来说话,让群众来评判,每月评价得分作为年终考核的主要依据,进一步倒逼了单位部门责任落实。
四、强化法治保障,夯实全维度多元化解基础
(一)突出主体责任,坚持一把手直接抓信访。夏津县坚持书记抓、抓书记,深化领导包案机制,实行县委定期会商重点信访案件制度,大力推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周末接待群众来访制度,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,有效推动积案化解工作。2019年去市以上越级走访起数、人次同比分别下降52.8%和58.5%,实现了非访零登记,5年以上信访积案全部化解,新出现的信访积案及时化解,一举摘掉了过去信访大县的帽子。
(二)延伸化解触角,以四个一为统领,全面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。
一团队一区域,完善队伍建设,锻造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韧度。将全县4家律师事务所和7家基层法律服务所,11个法律服务机构以所为单位组建为11个村(社区)法律顾问团队,将全县506个自然村划分为11个片区,每个村(社区)法律顾问团队服务于一个片区,为该片区的村民提供法律服务,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。
1+1+1工作机制,精准突破,提升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效率 。村(社区)法律顾问工作出台1+1+1工作机制。变1名律师担任法律顾问为1名法律顾问+1名法律事务联络员+1个法律顾问服务团的1+1+1法律顾问服务新模式,建立法律事务联络员制度。
一月一主题,提高工作水平,增加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深度。2019年3月份,开展法律顾问主题宣传月活动。4月份,召开一村(社区)一法律顾问工作专题推进会。5月份,开展扫黑除恶宣传走访活动。6月份,针对麦收期间的安全问题,开展了走进田间地头的法律顾问宣传活动。7月份,结合政法委的安排部署,开展了信访积案化解活动,共化解信访积案三起。8月份,在做好法律顾问考核工作的同时,根据问政山东节目组曝光的问题,开展回头看整改活动。9月份,为迎接建国七十周年,开展大走访、大排查、大调解矛盾纠纷化解保稳定活动。
一所一特色,打造精品亮点,增强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亮度。根据各律师事务所、法律服务所的不同特点,在做好社区顾问基础工作的同时,各所发挥自身特长,百花齐发,开展各自的特色工作。
(三)坚持人民调解、行政调解、司法调解三调联动。推进诉调对接,夏津县建立司法行政机关与人民法院协作机制,规范诉前引导、诉中委托、诉后执行和解等人民调解程序,实现案件分流调处。建成全市首家诉调对接联络站,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。推进检调对接,将轻微刑事和解案件移交人民调解委员会,对有关赔偿事宜进行调解处理。推进公调对接,实现治安调解与人民调解的有机衔接,形成了公安民警与调解员联合调处矛盾纠纷机制。
(四)建立品牌化调解体系,推进特色品牌调解室建设。夏津县创新以党建引领人民调解工作,大力推进特色品牌调解室建设,打造了五个党员金牌人民调解室。党员金牌调解员从辖区内具备法律法规知识、热爱人民调解工作、群众威望较高的党员调解员中推荐,且同时具备从事人民调解工作满3年、法律知识丰富、政策水平较高、年调处矛盾纠纷15件以上以及在群众中具有较高威望等条件,经过申请、审核、评议等环节,确定人员,名单。同时,对党员金牌调解员实行动态管理机制,由镇街司法所指导管理,县司法局检查考核,对不适宜继续调解工作的及时清退,对不能发挥品牌效应的予以取消,对做出重大贡献的适时表彰宣传,保障党员金牌调解室名实相符。
(五)集中资源,建立专业性、行业性调解组织。立足打造纵向连线到底、横向对接到边、重点行业领域全覆盖的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体系,县里制定出台了加强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的意见。针对部分重点行业矛盾纠纷易发多发、专业程度高、调处难度大的特点,逐步成立了交通事故、医疗卫生、土地权属、劳动社保、学校教育、房产物业及建筑领域、婚姻家庭、消费维权、金融领域、环境保护等10个专业性调解委员会,以第三方身份参与调解接访,有力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的公信力和结服率。目前全县90%以上的行业性矛盾纠纷在专业性调解框架下解决。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综合执法热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。
北京政讯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| 政讯通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
综合执法热线网 rx.zhzfzix.org.cn 版权所有。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
联系电话:010-56019687、010-53385910,监督电话:15611852065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邮箱:jiaotongfzdyzx@163.com 客服QQ:2569439875 通联QQ:3072982632